攀枝花市人民政府网站 站群 今天是:

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局

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局对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91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综合科     发布时间:2023-08-03     选择阅读字号:[ ]     阅读次数: 0

 

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局

对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第91号提案答复的函

 

XX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我市友好生态环境建设的修改建议》(第91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开展绿色教育,增强全市上下建设友好生态环境的责任意识的建议

   一是强化绿色教育建设。各学校成立环保教育领导小组,在学科渗透、课程建设、主题与实践活动的开展以及校园环境保护等方面全面部署环保教育工作任务,全市各中小学校生态保护教育普及率达100%。在学校课程板块设置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态文化内容,将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等作为普通高中学生地理课程的学习重点,同时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通识培训的必修课。通过推进校园环境建设、打造节约型学校将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转化为师生的深刻感受。二是开展绿色生活宣传。开展世界环境日、全国低碳日、全国节能宣传周、校园活动周等绿色低碳主题活动和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召开制止网络餐饮浪费行政指导会和培训,践行光盘行动,总计1000余人参训,发放反食品浪费宣传海报等10万余份、宣传折页2.3万余份,各类平台宣传报道70余篇次,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友好生态环境创建,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生活理念。三是加强餐饮监督检查。督促餐饮服务经营者开展自查自纠1607家次,督促全市2497家餐饮服务单位将制止餐饮浪费纳入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累计检查餐饮服务单位1530家。开展随机查餐厅行动,对10起餐饮浪费违法行为进行了立案查处。利用公众号、小程序进行宣传警示,达到监督一家、警示大家、规范一片的效果。

   二、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环境的建议

   一是补齐基础设施。全力推进新三推项目建设,不断补齐污水收集短板,加大城镇生活污水管网、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力度,2023年全市计划新改建污水管网90km,已建成污水管网共29.3公里。二是实行绿色消费。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推动《三品一创消费提质扩容工程加快培育乐购花城消费品牌实施方案》出台,成功创建万达绿色商场。加快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开展二手车放心消费行动,开展塑料污染和过度包装治理,促进消费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三是推进建筑绿色化。深入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结合攀西自然资源和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制定《攀西地区民用建筑节能应用技术标准》(DB J51/1862022),首创温和C区建筑气候分区,推进建筑节能水平不断提升。推进绿色建材产品认证和推广应用,鼓励政府投资工程项目、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优先选用以工业固废为原料的绿色建材产品。全市21家企业取得绿色建材产品认证标识,其中1家企业取得国家三星级绿色建材产品认证证书。开展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采用光伏建筑一体化、新型节能技术和材料,完成节能改造7.75万平方米。四是全面打造绿色示范。开展绿色学校、绿色园区、绿色工厂、零碳建筑工程示范创建,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金家村、庄上村等旅游乡村建设。推动完成仁和区混撒拉村、米易县龙华村、盐边县昔格达村3个零碳村庄试点建设打造取得良好成效。经初步测算,三个零碳村庄试点每年光伏发电848万度,折合成2780吨标准煤,每年减排二氧化碳约8450吨,光伏设施收益约340万元/年,基本实现公共用能的绿色电力全替代,村庄用能成本降低,促进了居民增收。

   三、关于发展循环经济,抓好企业节能,建立新型的产业化体系的建议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奋力谱写现代化攀枝花新篇章的决定》提出充分利用钒钛钢铁、阳光、清洁能源三大资源,推进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成链,构建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主要包括“2+3”工业体系、“3+1”现代服务业体系、“4+1”现代特色农业体系。二是发展循环经济。围绕国家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和骨干企业建设以及3个省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建设,稳步推动国家级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示范建设及重点企业培育。《东区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已申请生态环境部第一批创建6个无废园区的指标。西区煤系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列入川煤集团2023年重点科技项目计划。三是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赋能助推产业迭代升级,完成攀钢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新型化,加快传统采矿和钢铁产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攀钢1450生产线改造、攀枝花铁矿排土场废石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加快建设。四是开发利用新能源。建成西南首条工业副产制氢生产线和国内首座管道输氢加氢母子站,具备年产氢气1000吨、日均加氢1000kg能力。打造氢能公交示范线,每年减少碳排放量约700吨。建成总装机48.65万千瓦的8个风电场。米易龙肘山5万千瓦风电项目正在建设,其中2万装机已并网发电。加快生物质能综合利用,全市已有垃圾发电装机1.5万千瓦。五是实施节能降耗减排。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提高能耗亩产率,严格控制新建项目能效水平,严格落实能耗等量和减量替代要求,严格执行两高一低项目清理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等政策。总投资437亿元,推动重点行业绿色升级、园区节能环保提升等10方面节能减排,实施50个重点节能减排项目。包装节能减碳项目,储备能耗替代指标,为新上优质项目做好替代指标保障,压缩节能审查手续办理时限。开展全市用能监测和能耗核算,对攀钢、钢城和龙蟒集团等企业能耗进行重点监测。

   四、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建议

   一是紧抓项目资金。将友好生态环境建设领域相关技术研究纳入2023年科技项目申报指南,组织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主体申报省、市生态环境建设类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开展资源回收利用、节能降耗等关键技术攻关和技术推广。十四五以来向上争取各研究领域《工业钛液低成本高效制备高纯二氧化钛研究》《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创制生态农业高值产品关键技术及应用》《PEM电解制氢高效有序化膜电极研究》《零能耗被动辐射天空冷却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攀枝花含钛高炉渣提钛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等12个省市级项目,共计6106.16万元。二是搭建研发平台。我市正在筹建四川省碳中和创新中心攀枝花分中心,拟依托单位为东方电气集团,成员单位有攀枝花学院、钢城集团、龙佰矿冶、安宁铁钛等企事业单位,该分中心成立后将重点开展储氢技术、电解水制氢技术、钒电池关键技术攻关等研究,同时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污染防治、节能降耗,资源回收再利用等技术研究。

   五、关于不断培育友好生态环境的文化氛围的建议

   建立全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阵地,通过新闻媒体、公交车等方式宣传普及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和节能环保等。在环境日、植树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社教活动、临时展览、环保主题摄影赛等方式,重点报道和宣传友好生态文化。

  六、关于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建立自然生态恢复和保护体系的建议

  一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按照一屏、多廊、多点的全域生态安全格局,市级国土空间修复规划部署了金沙江水土保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重点工程等7大工程体系34个重点项目。复垦工矿废弃地3331亩,修复矿山迹地2541亩,新增绿地面积25.43万亩,成功创建为全国首批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全国首批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市。二是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开展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脆弱区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实施宝鼎河门口(清香坪)片区、米易县安宁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省级示范工程,大力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工程、马家田尾矿库闭库复垦等生态文明建设项目150余个,累计投资超100亿元,工矿废弃地生态修复面积约26500亩、复垦面积3224.6亩,开展绿化全攀行动,森林覆盖率达到62.4%三是深化污染防治。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实施污染治理“4+1”工程,持续推进钢铁、建材、焦化等重点行业大气污染超低排放改造,印发实施《攀枝花市铁腕治气三年行动(20222024年)》《攀枝花市2022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方案》,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得到大幅改善,城市、县城和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近年来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水环境国省考核断面排位居全省前列。四是发展特色农业。重点发展攀粮、攀果、攀菜、攀畜产业,培育攀花产业。在粮食产业方面,提前谋划、合理布局粮经复合、粮果套作、粮菜轮作等发展模式。在攀果产业方面,深入实施攀果品牌打造九个一行动。在攀菜产业方面,推进米易县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支持米易稻菜现代农业园区争创国家级园区,打造安宁河流域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在畜牧产业方面,重点推动中高山区肉牛产业适度规模发展,适度扩大高产高效水产养殖规模。在攀花产业方面,因地制宜发展极具地域特色的花卉产业,不断扩大产业规模,使花卉产业成为我市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新的增长点。

   七、关于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加大生态环境执法监督力度的建议

   一是建立政企民多元共治体系。创新执法工作机制,研究制定《优化执法方式助推企业发展试点工作方案》,主要对东区弄弄坪区域内的7家重点排污单位推行网络巡查、企业自查、执法抽查、重点核查执法机制,并全部纳入监督执法正面清单,实行分类监管、差异化监管。通过督促试点企业按季编制上报《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报告》,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内审机制,切实履行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企业内部形成了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责任制等10项环保专业管理制度。二是健全环境监管监测体系。优化执法工作流程,依托一平台、一清单(移动执法系统平台和监督执法正面清单),深化拓展非现场执法手段,突出执法精准高效。以对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数据、污染源自动监控监测数据、排污口视频监控图像、环保设施用电耗能情况的核查,以无人机、走航车和卫星遥感等信息的核实,建立网络巡查台账,构建非现场数据关联分析、超标排污预警、现场执法的完整闭环。三是严格生态环境执法监管。全市共建成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323套、视频监控设备231套、用电监控设备131套,完成省、市两级环境信息监测平台搭建和试运行,实现污染源排放监控实时化、可视化、一体化。建成9个水质自动站、7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子站和9个空气微站,实时监测环境质量及变化趋势。2022年,采取现场检查、双随机抽查等方式检查企业800家(次),共办理行政处罚案件59件,处罚金额652万元,受理环境问题投诉253件,办结率100%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队伍建设。2022年,引进26人,完成29人轮岗交流,聘任62名事业人员到高、中、初岗位锻炼。提拔任用20名干部,完成58人次职级晋升,调任1名事业人员到公务员队伍。制定《攀枝花市生态环境系统业务技术专家人才库管理办法(试行)》,培养提供技术服务的专家团队。

   感谢您对生态环境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攀枝花市生态环境局

                                                                                                                                                       202375

审核: 赵颖   责任编辑: 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