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25年8月26日拟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文件作出审批意见的公示
来源:行政审批科 发布时间:2025-08-26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阅读次数: 0
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经审议,我局拟对以下项目的环评文件作出批复决定。为保证此次审议工作的严肃性和公正性,现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5年8月26日—2025年9月2日(共5个工作日)。
联系电话:0812-3318159
地址:攀枝花市仁和区三线大道69号攀西科技城(新市政务中心)C404办公室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自公示起五日内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可对以下拟作出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批复决定要求听证。
序号 |
项目名称 |
建设地点 |
建设单位 |
环境影响评价机构 |
项目概况 |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提出的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
1 |
兴龙尾矿库工程项目
|
攀枝花市盐边县新九镇绿林沟 |
龙佰攀枝花矿产品有限公司 |
四川省环科源科技有限公司 |
项目位于攀枝花市盐边县新九镇绿林沟,拟在益民尾矿库用地范围内重新选址新建尾矿库1座,占地面积159.14hm2,总坝高190.00m,总库容约9060万m3,有效库容约7700万m3,可为红格铁矿服务约15年,终期等别为二等库。初期坝采用碾压透水堆石坝,设计坝顶高程1240.00m,坝高80.00m,坝顶宽6m;副坝采用C25毛石砼重力坝,设计坝顶高程1290.00-1300.00m,坝高24.00-34.00m,坝顶宽3.00m;堆积坝采用上游式尾矿筑坝,坝高110.00m;子坝采用机械碾压堆筑、人工配合修整边坡和护坡,坝高2.5m,坝顶宽度4.0m。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初期坝工程、副坝工程、排洪系统工程、监测设施、防渗工程、道路工程、尾矿输送及回水系统、公用辅助设施等。项目总投资39888.5万元,其中环保投资534万元。
|
一、主要污染防治措施 (一)施工期 1.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通过土石方开挖、回填及卸料、裸露地表及道路定期洒水、对洒落在路面的渣土及时清除,表土临时堆场遮盖彩条布,降低卸料高差等控制施工扬尘;砂料临时堆场设置彩钢瓦顶棚,四周采用钢混结构+彩钢瓦封闭(进出通道除外),并设置雾化喷咀对堆场物料表面洒水控尘;拌合楼粉尘经布袋除尘器处理后排至封闭的厂房内;隧道钻孔采用湿式钻机,对预爆区洒水润湿,爆破前后设置喷水软管对爆区、洞口进行喷水降尘,采用合理布孔、科学的装药与填充技术等措施控制隧洞钻孔扬尘;采用多排孔微差深孔爆破方式,排洪隧洞内采用雾化喷咀设置雾帘持续喷水控尘,防止爆破粉尘外逸、扩散;通过洒水车定期对施工区路面洒水,对驶离施工场地的运输车辆轮胎及车身进行冲洗,运输车辆加盖篷布、控制车速等措施控制运输道路扬尘。 2.水污染防治措施 地表径流经收集沉淀后作为施工期控尘用水;临时砂浆拌合站废水经沉淀处理后作为搅拌用水;泥浆废水、设备冲洗废水经废水沉淀池沉淀处理后,作为施工用水;车辆冲洗废水经废水沉淀池沉淀后重复利用;隧洞涌水及钻孔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作为隧洞施工控尘用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依托周边农户化粪池收集处理后,用于周边耕地施肥。 3.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合理布置噪声源位置、合理安排作业时间、进气口设消声器、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等措施控制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 钢筋、钢板、木材、彩钢瓦等下脚料能回收利用的交废物收购站,不能回收的送建筑垃圾处理场堆放;项目挖方用于初期坝和运输道路路基回填,剥离表土暂存表土临时堆场用于后期覆土绿化;采伐的乔木、竹林等木料收集后外售;砍伐的果树、枝丫、铲除的地表小灌木和杂草收集后,作为生产生物质燃料、有机肥或者有机质等原料外售;沉淀池污泥经定期打捞脱水后,作为周边林地覆土使用;生活垃圾经垃圾桶袋装收集后,由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置。 (二) 营运期 1.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项目设置1台洒水车,4台移动式射雾器,采用湿法控尘,定期对尾矿库沉砂区作业平台、干滩面、内外坡面洒水;对尾矿库服务期已满后的子坝坡面和库内滩面及时覆土绿化,并在尾矿库周边进行绿化。 2.水污染防治措施 尾矿澄清水进入调洪区后通过回水系统返回选厂高位水池回用;堆积坝渗透水由渗水管收集到末端的集水管汇集后,由DN160PE导水管导出坝体,再通过坝面敷设的渗水收集管统一收集至坝下渗水收集池;坝下渗滤水经导排系统收集后通过回水系统(收集池+回水管道)返回选厂高位水池回用;生活污水经化粪池+一体化装置处理后作为库区内绿化用水或尾矿库坝坡及平台绿化用水。 3.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 项目坝下渗滤水收集池污泥沥水后堆存于本尾矿库内;生活垃圾由垃圾桶收集,定期交由当地环卫部门处置。 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 选择低噪声设备、基础减振、加强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等措施降低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三)土壤及地下水防治措施 1.对库区内自然出露的泉眼进行定向导排,以避免地下水对粘土防渗层可能造成的破坏,从而导致渗滤液进入到地下水中造成的污染。 2.在尾矿库主沟绿林沟内初期坝下游设置降水井、渗水收集池及截渗坝,截渗坝坝底与坝肩及其延伸部位设垂直防渗帷幕。帷幕灌浆范围应沿山脊分水岭延伸至坝顶标高以上一定范围。灌浆深度应嵌入相对隔水层(微透水层,渗透系数≤1.0x10-5cm/s)基岩中深度不小于2m。 3.在尾矿库东侧邻谷土锅等沟与副坝所在沟谷交汇处下游设置渗水收集池及截渗坝,截渗坝坝底与坝肩及其延伸部位设垂直防渗帷幕。帷幕灌浆范围应沿山脊分水岭延伸至坝顶标高以上一定范围。灌浆深度应嵌入相对隔水层(微透水层,渗透系数≤1.0x10-5cm/s)基岩中深度不小于2m。 4.坝下渗水收集池有效容积为10000m3, 采用2mm厚的HDPE膜防渗,渗透系数<1×10-7cm/s。设置地下水监测井,定期对地下水进行监测。 (四)生态保护措施 项目施工严格按照征地范围进行施工,尽量减少对动植物的伤害、生境占用和对环境的干扰,施工结束后及时开展植被恢复工作。对占地范围内的林木能移栽的尽量进行移栽;项目区内设置相应的截、排水设施,对达到设计标高的平台及时覆土绿化。 (五)闭库措施 闭库后需按闭库设计方案完成复垦或复绿的地块全面实施覆土绿化,库区覆盖保护层、营养植被层的绿化应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并根据土层厚度、土壤性质、气候条件等进行植物配置。工程采用渐进修复、栽植人工植被的绿化措施,根据植被恢复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植物。尾矿库封场后,首先应排水疏干,然后进行尾砂土壤改良,或在尾砂表面进行表土覆盖,用于林木及灌草种植,种植物种应选取当地优势乡土物种,并加强管护。 (六)环境风险及防范措施 项目主要风险为尾矿库发生坝溃坝、回水管道破裂、排水井与排洪隧洞泄漏时,对周边敏感点造成的安全隐患;排洪不畅尾矿库上游水位将急剧增高,威胁尾矿库的安全。报告书针对尾矿库溃坝、回水管道破裂、排水井与排洪隧洞渗漏等风险提出了防范措施,在采取完善的事故风险防范措施,建立科学完整的应急计划,落实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后,项目的环境风险能得到有效控制。 二、公众参与情况 建设单位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要求,通过网上公示、登报公示、张贴公告等形式对环评信息进行了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在信息公开期间,未收到反对意见。 |